经典导读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3月7日下午,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导读课第三讲顺利开讲。
特邀导读团队
胡浩 教授
bevictor伟德官网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bevictor伟德官网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犹太-以色列史和中东问题研究。独立或合作出版《美国犹太教史》《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以色列:一个奇迹国家的诞生》《犹太史研究新维度》等译著和专著,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宗教学研究》《史学月刊》《西亚非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蔡蕾 副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早期英国宫廷》和教育部项目《都铎立法和近代英国国家建构》,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多项,发表《英国“王在法下”政治传统的形成:从中世纪到都铎》等论文多篇。
孙银钢 副教授
bevictor伟德官网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世界史系支部书记。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英国史、欧洲中世纪史研究,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他课题2项。在《世界历史》《古代文明》《历史教学问题》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文章多篇。讲授课程主要有《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宗教史》《世界文明史》《世界历史文选》等课程,曾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16年),连续三年荣获bevictor伟德官网教学质量竞赛特等奖(2016-2018年)。
张安玉 副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河南洛阳人,2014年于首都师范大学获得世界史博士学位。2014年到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先后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史学理论研究》、《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及译文数篇。 课程信息 1.西方史学史 2.西方思想史 3.西方史学史导论 代表论文 1.《安克斯密特历史经验理论——历史哲学的新视角》,《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1期。 2.译文:弗兰克·安克斯密特《作为个体科学的历史》,《学术研究》2015年第6期(合译)。
艾仁贵 副教授
bevictor伟德官网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bevictor伟德官网以色列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以色列史、犹太人与世界文明,著有《马萨达神话与以色列集体记忆塑造》《犹太史研究入门》等,译有《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犹太人与世界文明》《致命的伴侣:微生物如何塑造人类历史》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入选河南省“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哲学社会科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
赵冠峰 副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课堂回顾
2023年3月6日下午,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经典导读第三讲按时开讲。本期导读书目《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作者斯塔夫理阿诺斯从全球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内容涉及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帝国的更替等,纷繁复杂。
导读专家从传统史观和全球史观的对比、全球史观在当代的兴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及其学术经历、《全球通史》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史观及其贡献、学术界评价、《全球通史》在中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为大家呈现了一幅全球的历史画卷,指导学员们深刻理解斯塔夫里阿诺斯“以文明模式论建立全球史观和‘破除西欧中心论’,平等对待各民族、地区和国家历史”的全新史学观点。并启发学员以全球的视角去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责任感。
胡浩教授为学员答疑解惑
孙银钢教授与学员互动沟通
艾仁贵教授与学员交流探讨
本次导读活动为全体学员学习《全球通史》滤清了思路,明确了阅读本书的目标,学员们纷纷表示,课下一定针对导读专家提出的五个思考题认真交流、探讨,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努力在周四的读书交流会中与全体学员们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学员风采
13班侯明璐 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
通过胡浩教授的《全球通史》导读课,我体会到了开创性的全球史观,拓展了自己的知识边界,并以此书为引,建立起了世界历史的基本框架。只有有了这样的感悟,才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这是超越单一民族的国家伟业,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更是我们教育下一代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3班赵晶 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
只有运用全球性的观念,才能了解各民族在时各个时代当中相互影响的程度,对世界历史进行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把握当下的工作和生活。
13班朱晓峰 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
通过导读课使我们认识到作为教育人,也应该以一种全球的大教育观来看待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去思考中国的教育该向何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