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成功举办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第一期“教育经典研读会”

  侯晓华     |      2022-08-04     |     阅读数:

2022年8月1日,由bevictor伟德承办的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第一期“教育经典研读会”,以“重读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为主题,如期在线举行。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bevictor伟德部长刘志军教授,本期研读会引读人华东师范大学彭正梅教授,呼应人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大学侯怀银教授、bevictor伟德官网杨捷教授出席活动。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bevictor伟德及省内外高校师生同仁,河南省教育家书院研究员等共3500余人相聚云端,共同见证“教育经典研读会”开幕,一起研读经典、对话交流、学习提升。此次活动由bevictor伟德官网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王萍教授主持。

开幕式

本次活动是“教育经典研读会”系列的首期活动,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首先,bevictor伟德部长刘志军教授致欢迎辞。他对首期教育经典研读会的顺利开幕表示祝贺,对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给予bevictor伟德的认可表示感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参与表示欢迎。他简要介绍了bevictor伟德官网校史和bevictor伟德部史,特别提到bevictor伟德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而此次活动正是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对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工作的肯定,同时也为学部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刘志军教授对委员会开展教育经典研读活动高度认同,并分享了自身阅读经典的经历和感受,认为教育经典的研习对于奠定教育学理论基础及学术发展非常重要。最后,他建议大家要充分认识教育经典的意义,注重经典的精读与深读,并加强交流。

随后,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致辞。他指出,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成立41年来,一直致力于探讨和解决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普遍性问题和整体性问题,进而推动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持续发展,为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在此过程中,委员会特别重视面对文本本身,重温教育经典文献,提升教育基本理论素养,培育教育理论学术新人。举办教育经典研读会活动,也是在以往经典研读活动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在活动目标上,力图以教育经典研读为核心,聚焦教育领域的根本问题,立足文本展开有深度的解读,而且是面向当下进行有意义的创读,以扎实教育基本理论的根基,推动教育基本理论的经典传承和创新发展。李政涛教授强调,研读会要秉持三项原则:一是坚定政治立场,二是坚持学术本位,三是坚守专业伦理。研读会所选论著应经过时间检验或为学界所公认,应与教育领域的根本问题相关,应体现古今之间、中外之间的平衡,体现教育探究的原创性和丰富性。他相信,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引读和呼应下,在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对话中,我们对教育经典的理解和认识将进一步清晰和深化,进而转化为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发展,转化为每个参与者学术成长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滋养,转化为学术生长的内在力量。

研读互动

开幕式后,彭正梅教授以《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解读及其当代意义》为题进行引读。首先,他对《普通教育学》的题目进行了三方面解读。第一,“普通教育学”是指普遍有效的教育学,能代表那个时代基本共识的教育学;第二,这是源于道德的“普通教育学”,道德作为教育的目的,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标志;第三,这是教育学领域第一次出现世界交流的一个思想,它在世界范围的流行证明了其经典与魅力,由此出现了“像空气那样存在的赫尔巴特教学思想”。总体来说,彭正梅教授认为,赫尔巴特捍卫了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这是其非常重要的教育学关怀。赫尔巴特提出,教育学不要成为学派的“玩物”,教育学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概念。

随后,彭教授重点梳理了《普通教育学》的十个创新点,包括:明确教育学的身份意识,即构建了科学教育学;提出教育学以伦理学、心理学与美学为基础;认为教育学是科学,教育是艺术;基于教育人类学,倡导从受教育者兴趣的多方面性出发开展教育,实现教育的道德目的;以“目的-内容-方法”的思路构建教育学体系;创造性地提出通过“精神呼吸法”使精神保持活力与增长;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这是一种给予人文生活以导向,进而促进人格的一般发展的教学;强调行动才能产生道德意志,最终实现道德目的;认为教育是艺术,而这种艺术性主要体现为教育机敏;提出人具有可塑性,可塑性是教育的基本概念,是教育的根基。

最后,结合本纳《普通教育学》赋予教育的四重任务,彭正梅教授对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普通教育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引发了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对于彭正梅教授的引读,冯建军教授首先以《消除对赫尔巴特的误读》为题进行了呼应。他重点对社会上“流行”的对赫尔巴特思想的四种典型误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并非主要关注教学。教学只是培养“道德性格力量”的手段,是训育的手段;训育才是真正目的,是主要关心的内容。第二,在赫尔巴特的思想中,教学并非中心,课程和教材更非中心。他倡导的首先是经验和交际,教学只是经验和交际的补充。第三,“可塑性”并非意味着儿童可以任他人随意塑造,而是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以兴趣的专心和审思以及统觉理论为根据,是尊重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的。第四,儿童并非教育中的被动客体。赫尔巴特明确提出要把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提倡让学生具有主动性,反对把他们置于被动状态,指出要把学生当人看,不得随意惩罚。

接着,侯怀银教授以《研读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像赫尔巴特那样去做好教育学,更做好中国教育学》为题予以呼应。他认为,彭正梅教授以“五个突破”,为我们研读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做出了示范。一是突破了仅仅从书本上去研读《普通教育学》,进入了赫尔巴特的内心;二是突破了局限于赫尔巴特去研究赫尔巴特,提出了赫尔巴特主义;三是突破了历史研究的局限,注意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四是突破了仅仅从教育思想和理论角度的解读,而从教育学角度去解读;五是突破了传统和现代的教育认识视角,提出了现代教育学。同时,侯教授认为,我们要像赫尔巴特那样去做好教育学。具体而言,要像赫尔巴特那样,三十而立,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像赫尔巴特那样坚信教育学的独立性;像赫尔巴特那样具备多学科的教育学基础;像赫尔巴特那样扎根教育实践。最后,侯教授呼吁我们要回归自身,做好中国教育学。把德国教育学作为做好中国教育学的思想资源;传承已有的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成果;重视日本对赫尔巴特的研究;重视对苏联教育学及其后俄罗斯教育学的研究;编写中国的《普通教育学》。

其后,杨捷教授以《<普通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讲授纲要>的关系》为题进行了呼应。他认为,应将《普通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讲授纲要》结合起来阅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赫尔巴特的思想。因为,从学术生涯来看,后者是赫尔巴特人生晚期思想进一步成熟时的作品,因而内容更加完整;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来看,后者更加清晰和完善;从两部著作的体系来看,后者对前者进行了补充完善,在体系上更加系统。

在引读与呼应环节之后,进入自由互动与交流环节。河南省教育家书院首批研究员刘娟娟老师、bevictor伟德官网教育学本硕一体化菁英计划学员吕玉同学分别围绕“小学生生涯教育与可塑性”、“教师惩戒权与惩罚”进行了提问,四位教授均进行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回应与解答。

研读总结

主持人王萍教授进行了活动总结。她认为,《普通教育学》是一个开放的教育学资源库,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重回文本本身,就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彭正梅教授的引读总结了《普通教育学》的十个创新点,为我们指出了未来研读的方向;冯建军教授对有关赫尔巴特思想的误读逐一批驳,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侯怀银教授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我们应该像赫尔巴特那样做好教育学,更为重要的是做好中国教育学;杨捷教授则让我们跳出《普通教育学》来审视、阅读、理解《普通教育学》,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体系。最后,王教授希望我们以本次教育经典研读会为起点,从各自的立场和研究视角出发,回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文本本身,进行精读、研读、沙龙交流,尽可能地理解、诠释经典文本,进而启发、激发中国教育学、中国教育学派的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