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报》王晋:德育创新——在守正的基础上“加油努力”

  王晋     |      2024-01-13     |     阅读数:


 德育创新的内涵与内容

——在守正的基础上“加油努力”

要想做好德育创新工作,我认为可以从德育观念、德育方法、德育载体和德育评价这四个方面展开。

德育观念:坚守“大德育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何为“大德育观”?主要指在学校德育中囊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道德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大德育”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大德育观”还意味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实施的全方位的德育、全员参加的德育、全过程的德育。其次,要从认知层而真正实现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转变。再次,需要真正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

德育方法:关注浸润过程,以文化人

经典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以及制度教育法等。就德育方法创新而言,我能想到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戏剧与教育电影。我们专委会的副秘书长张晓阳博士在新近的研究中指出:教育戏剧通过引导学生过一种虚实相间的道德生活,开展安全可控的探究性道德行动,让道德想象从内隐走向外显。如果说教育戏剧的方式是一种直接浸润的方法的话,教育电影就是一种间接浸润的方法。第二,博物馆教育。聚焦场馆、智慧开发德育资源;依托场馆,引导与生成相结合;关注浸润过程,在价值观领域埋下一颗颗种子。其实,校内也可以建设博物馆。开封市第五中学前身为彝山书院,该校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深入挖掘书院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以彝山文史馆、书院文化长廊、靖华苑为代表的校园十景,做到了以历史养文化、以环境育道德。第三,学校文化一体化。这意味着学校文化一以贯之,一脉相承。

德育载体: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途经

关于德育载体创新,我有三点思考。融媒体在德育中的应用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潜力的领域。融媒体在德育中的应用不仅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而且还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途径,这是其一。

其二,课程思政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该在专门的政治或道德课程中进行,而应该贯穿于所有学科和课程之中。比如,在历史课上讲授“两弹一星”的时侯,可以给学生讲述“两弹一星”元勋的相关经历,将历史知识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报国强国信念。

其三,充分发挥班主任育人主体作用。班主任需要专业发展,我们知道经典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和集体教育模式等,这些模式都需要班主任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

德育评价:“五育”融合进行德育评价

德育评价,一直是一个难点。不宜将“五育”完全分割开来;即便为了操作方便不得不分,也要有整体、协同和互动的考量。德育答辩的方法,可以考虑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运用。刚刚结束的“首届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创新展示活动”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获奖作品在德育观念上体了大德育、“五育”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等观念,在德育方法上体现了德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德育载体上依靠学校(地域)文化、智能手段、课程育人和班主任素养提升等。这就用坚实的证据表明;德育创新依赖于守正,不断“加油努力”的过程最为永恒。

新时期我们要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工程(2023-2027年)实施方案来想问题和办事情,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区域和学校要借助“工程”之势,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德育创新要在遵循德育规律的基础上回应时代呼声,持续加油努力。

(本文刊登在《教育时报》2023年12月26日第2版。作者王晋系河南省教育学会德育创新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bevictor伟德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